莫斯科居民區內的臨時垃圾堆放點,但目前仍很難保證所有居民區都設置若干個符合要求的堆放點
當中國的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時,俄羅斯也不約而同地從今年1月起正式啟動新的垃圾分類處理計劃。此前,俄羅斯還宣布至2024年將投入4萬億盧布支持國家環境項目。有評論稱,俄羅斯正迎來了新一輪的“垃圾革命”。
這一“革命”的背后,是俄羅斯垃圾處理的難題。據統計,近年來俄羅斯的垃圾年排放量已超7000萬噸,僅莫斯科的人均年排放量就是其他城市的2倍。幾年前,俄羅斯4000個城鎮中僅有100個實行垃圾分類,大部分垃圾在填埋場堆積了幾十年,且不少填埋場是20至50年前建造的,已不具備處理廢氣和污水的能力。目前,僅10%垃圾得到回收利用,其余則被直接填埋或焚燒。
“垃圾革命”新增5萬多崗位
俄羅斯推進新版垃圾分類計劃,一是建立統一的垃圾管理體系,二是調整管理費用征收制度。
往年垃圾處理事務由政府分派給5家企業分管,不少居民發現,垃圾運輸車往往會把分類好的垃圾重新混在一起運往處理場;5家企業各自為營,就連垃圾回收箱的樣式(筐式還是桶式)也無法統一。實行統一管理后,將進一步明確責任制度,不符合標準的垃圾場由土地所有者負責清理,如果在有效期內未及時處理,地方管理部門有權代為處理,并由土地所有者承擔費用。
從2019年起,垃圾運輸稅將不再按住房面積,而是按每戶人口征收,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繳納運輸稅101-118盧布,農村居民則為79-89盧布。其中,政府根據一些農村住戶離垃圾投放點較遠、垃圾多就地處理的實際情況,調整了運輸稅和垃圾處理稅,以和城市居民取得平衡。
另外,垃圾分類體制的革新也將帶來更多就業崗位。據專家預測,如果新一輪垃圾分類體制順利運行,到2030年莫斯科將增加5.1萬個工作崗位。而如果繼續采取垃圾填埋方式,這一數字僅為7000左右。
手機地圖助力正確扔垃圾
近年來,俄羅斯開始將垃圾回收點信息導入手機地圖軟件。相比2015年由俄羅斯政府推出的地圖軟件,1971年在加拿大成立的Greenpeace和俄羅斯Urbica公司合作推出的俄羅斯版Recyclemap更受青睞。該軟件信息完備,更新及時,目前已在全俄69個城市推廣,每年近50萬俄羅斯用戶通過該地圖查詢垃圾投放點的位置信息。用戶只要輸入住址,Recyclemap就可顯示最近的投放點和投放垃圾類別。
Recyclemap提供了俄羅斯最全的垃圾投放點信息
另外,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一家俄羅斯企業將研發一款人工智能垃圾分類系統,由一個以神經網絡算法為基礎的計算機來識別不同種類的廢棄物,用專門的操作器對被識別垃圾進行分類整理,每秒可分揀1件廢棄物,其工作速度將是人工分類的數十倍。
面臨觀念和技術上的難題
不過,在垃圾分類方面,不論是向企業傳達市場機會,還是向居民宣傳分類知識,俄羅斯都面臨不小挑戰。
不少居民樓仍在使用垃圾管道,除衛生問題外,居民可能仍將可回收物扔進管道。
近年來,“分類回收環保行動”等不少志愿者組織通過宣講、表演、展覽等各種形式向大眾宣傳垃圾分類,但效果并不顯著。因為很多俄羅斯人尚未形成垃圾分類回收的觀念,不少居民還抱怨垃圾回收點太遠,仍習慣使用垃圾管道投擲未分類的廢棄物,不少管道因缺乏清潔引發一系列衛生問題。
俄羅斯仍處于垃圾分類管理的初步探索期,增加垃圾投放點、增建垃圾分類基礎設施是現階段重點。但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按照法律規定,垃圾投放點須遠離民居、幼兒園、運動場等,距離公共用地的距離也要在20-100米之間,投放點需置于混凝土房屋內,門口要留有足夠空間作為垃圾車通道。但實際上,很多居民區很難滿足這樣的條件。
此外,垃圾焚燒廠的建設也遭遇民眾反對。近期,莫斯科政府擬建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來解決填埋場問題,盡管工程方一再表示,項目采用最新技術不會污染環境,但仍遭到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
長遠來看,未來俄羅斯不僅需要新的垃圾處理廠和環保費調配機構,更需要制定一套廢棄物循環經濟計劃,這需要新觀念和新技術的支持。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