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近一年里,雄安新區規劃消息不斷,其中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融入“藍綠交織,清晰明亮”的綠色發展底色。而在這幅山明水秀的路線圖里,包括白洋淀環境修復、納污坑塘治理、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在內的多個板塊在摁下加速鍵的同時,也隨之打開了具備千億級的市場空間。
“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目標背后,是雄安新區環境治理的先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此前批復的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綠色生態指標多達17個,占比接近一半。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雄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隨后的1個月,繼生態環境部組建后,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作為全國首個在地方組建的生態環境局鏗鏘落地。
而要建設一座綠色生態宜居新城,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至關重要。事實上,自雄安新區誕生起,白洋淀的治理被提至國家宏觀規劃層面,因為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淀被喻為“華北之腎”。此前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加快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大幅削減入淀河流污染負荷。這其中,白洋淀生態修復與治理規劃則側重于“治”。結合上游河道治理,在白洋淀實施治污、清淤、補水、搬遷等綜合治理措施。
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作為雄安新區環境治理一號工程正式啟動,標志新區內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展開。雄安新區納入住建部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系統的黑臭水體共有5個,目前全部完成治理任務,經監測達到治理效果。而在雄安新區及其外延聯通水系等重點區域,強化環保整治,為打造水城一體提供有力支撐。截至目前,已完成府河、孝義河入淀口濕地概念性方案編制工作,設計規模分別為30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全球公開招選了117個先進技術方案,雄安集團正在進行中試招標。
由于遍布新區三縣的納污坑塘和黑臭水體形成年代已久,垃圾和污水陳年積聚,已成為影響當地環境治理的“心頭大患”,治理納污坑塘成為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截至11月20日,雄安新區三縣共606個有水納污坑塘全部治理完畢。對治理后的納污坑塘,雄安新區將因地制宜實施生態修復,水體和底泥要分別達到水體和土壤功能區標準,采取綠化美化等措施,實現景觀使用功能。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雄安新區也將圍繞加強涉氣企業升級改造,加快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推進燃氣鍋爐治理,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和機動車污染治理等多板塊,盡早實現天朗氣清的愿景。在城鄉固廢處理方面,雄安新區將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鄉村參與、公司運營”原則,推行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農村實現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城鄉垃圾日產日清不落地。另據權威媒體報道稱,進入倒計時的《雄安新區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將對雄安新區土壤污染的調查、修復給與指導性意見,并將實施一批可被雄安新區乃至全國借鑒的高標準土壤修復案例。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局長曹海波曾指出,“為破解治理資金籌措、技術瓶頸等難題,新區設立100億元的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專項基金,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企業干。”按照“第三方運營、第三方監管、政府考核付費”方式,這也將為新區農村生態環境綜合系統治理提供經驗和樣本。而在過去一年里,包括碧水源、東方園林、博世科、先河環保、雪迪龍、清新環境、神霧集團、首航節能在內的環保翹楚先后加速布局雄安水生態環境治理、環境綜合修復。
券商預計,雄安新區建設將帶來整個京津冀區乃至華北地區環境質量標準的提升,遠期環保投資需求將接近1900億元。這其中,白洋淀淀區78個村污水、垃圾、廁所等一體化綜合治理先行工程快速推進。而從市場層面來看,長期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加上環保工程性投入,最多能達到千億元級別。隨著雄安新區環境治理的大幕開啟,相關上市公司預計將會從巨量市場中分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