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地關乎國計,一壟一畝牽系民生。”近年來,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土壤環境問題入手,注重點面結合,標本兼治,不斷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扎實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持續深化農業農村環境整治,全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全省土壤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新聞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魏金金 攝)
在規劃制度建設方面,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陸續出臺《甘肅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甘肅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明確“十四五”總體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及職責分工;制定印發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面落實凈土保衛戰、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有關部署要求,全省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得到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不斷強化項目儲備,充分發揮中央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持續加大省級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將各級黨委、政府落實凈土保衛戰情況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有效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4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工程項目均按計劃有序實施;加強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和安全利用,啟動實施10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及歷史遺留廢渣整治項目,并結合農用地詳查成果和土壤環境監測數據,評價分析全省耕地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在隴南9個縣(區)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對集中連片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途徑進行識別和污染源頭追溯。
同時,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土壤污染管控,以變更為“一住兩公”地塊為重點,聯合自然資源部門開展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指標核算,健全準入管理機制;動態更新《甘肅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并實施監管;在10個行業50家典型企業及周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準確掌握典型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企業用地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規范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等報告管理,建立“形式審查-技術初審-專家評審”三級評審制度,隨機抽查復核調查報告,有效提升調查報告的質量水平。2023年,全省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達到91%以上。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緊緊扭住“雙源”(即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兼顧“區域質量監控”,從“強基礎、建體系、控風險、保安全”著手,統籌推進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2023年,全省53個縣級及以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水質均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地下水國控區域點位Ⅴ類水比例穩定控制在36.8%以內,“雙源”點位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印發實施年度工作方案,并對2022年農村環境整治成效進行評估,抽取7個市州21個縣區共38個行政村,對24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9條農村黑臭水體進行現場評估,鞏固擴大整治成效;組織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排查,建立已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臺賬,制定不正常運行設施整改清單,督導相關責任單位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要求、落實整改措施;運用衛星遙感監控、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開展已完成治理黑臭水體“回頭看”和新增黑臭水體“再摸排”,查驗鞏固治理成效,實施臺賬式監管。
同時,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強化監測監控,將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納入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督促設施運行管理單位組織開展自行監測,對333套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設施開展執法監測;對44個10萬畝以上灌區和217個10萬畝以下中型農田灌區開展水質監測。2023年,新增完成305個行政村的環境整治任務,治理完成26條農村黑臭水體。“十四五”以來,累計治理完成79條農村黑臭水體;累計完成4234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2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