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排污許可管理辦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及其配套文件(以下簡稱《環評報告監管辦法》)。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推進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是健全生態環境治理基礎制度的重要舉措,是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都對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提出明確要求。《排污許可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排污許可證申請與審批要求,明確了主體責任,強化了監督檢查等內容,是對《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的深化、細化和實化,對推動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實施《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為契機和抓手,不斷健全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持續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制度的綜合效能,同時深度銜接其他環境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為推進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環評質量監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修訂《環評報告監管辦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法打擊環評弄虛作假行為、提高環評質量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進一步完善環評管理機制,增強環評隊伍能力,從根本上規范環評市場,保障環評源頭預防作用有效發揮。要加強宣傳解讀,對修訂的重點措施和重要變化進行全面細致宣貫、釋疑解惑,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確保市場主體能夠及時了解并落實好新的政策要求,推動環評市場秩序持續向好。要組織做好環評信用平臺升級改版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強對環評文件編制和審批質量的全鏈條監管,發現問題嚴格處理處罰,并加強與刑事司法銜接,切實發揮制度剛性約束作用。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趙英民、郭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廖西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出席會議。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駐部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應急中心、機關服務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12月2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生態環境行政執法稽查辦法》(以下簡稱《稽查辦法》)、《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行為規范》)、《生態環境信息化標準體系指南》《固定污染源基本數據集 第1部分 基礎信息》(以下簡稱“兩項標準”)、《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2022》(以下簡稱《統計年報》)、《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公路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公路導則》)。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稽查是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重要步驟和環節,是規范執法行為、實施內部糾錯的有力抓手。修訂出臺《稽查辦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能力、提高規范化執法水平、促進各級執法機構和人員依法履職。要持續優化執法稽查的監督職責、監督內容、監督方式、監督程序等,創新稽查手段方式,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行政執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監督體系。要加大宣傳、解讀和培訓力度,充分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案卷評查等多種手段,指導督促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嚴格依法執法,有效提升案卷質量,全面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執法效能,切實增強生態環境執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會議強調,執法人員執法行為事關生態環境執法效果,關系黨委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修訂出臺《行為規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對指導執法人員強化作風建設、規范執法行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樹立新時代執法隊伍新形象具有重要意義。要積極做好宣傳解讀工作,通過學習培訓、印制學習手冊等方式,教育引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執法人員準確理解和把握《行為規范》主要內容,自覺遵守并嚴格對照落實。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對標對表,不斷健全規章制度,細化實化工作要求,加強對執法人員執法行為的日常監督檢查,將《行為規范》落實情況納入執法稽查范圍,并組織開展考核評估,自覺接受相關部門和社會監督,確保《行為規范》落地見效。
會議指出,制修訂生態環境信息化相關標準是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工作,是全面推動、持續深化信息化建設“四統一五集中”管理的有力支撐。“兩項標準”分別規定了生態環境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構成和層次結構、固定污染源基礎信息數據集和相關數據元的元數據技術要求,有利于指導和規范生態環境信息化標準建設和應用,對促進固定污染源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實現“全國一盤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要著力加強和優化信息化標準管理,積極開展預研究工作,不斷豐富信息化標準供給,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要加強對“兩項標準”的宣傳解讀和技術指導,強化實施效果跟蹤評估,確保信息化標準落地實施,助力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智慧治理。
會議強調,生態環境統計是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基礎性工作,統計年報是生態環境統計資料匯編形成的重要成果,是生態環境部向社會公開發布的重要出版物。要嚴格執行統計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履行好統計資料管理和發布法定職責,切實做好《統計年報》發布出版工作,為公眾提供權威可靠的信息。要按照既定工作部署和時限要求,加快推進排放源統計與排污許可銜接工作,實施好排放源統計調查制度,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的指導幫扶。要持續提升生態環境統計質量,堅決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研究完善統計調查指標,積極拓展統計成果應用,強化對生態環境管理決策的服務支撐。
會議指出,《公路導則》將“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于公路項目實施全過程,規定了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性原則、工作程序、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強化了生態保護和噪聲防治等措施,明確了分段評價、附屬加油站簡化評價等新舉措,納入了適應氣候變化等新要求,有利于規范和指導公路建設項目環評工作、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源頭預防作用,對維護公路沿線生態系統穩定、保障公路沿線公眾合法權益、推動綠色公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要做好后續宣貫工作,加強政策培訓和技術指導,強化實施情況跟蹤評估,確保《公路導則》發揮作用、見到實效。要加強執法監管,督促落實各項生態環保要求,切實提高公路項目生態環保水平。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趙英民、郭芳,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廖西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出席會議。
駐部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機關各部門,應急中心、服務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