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大片红水多多久久一级,妇女做爱视频网站,91亚洲国产系列精品第56页
|| 歡迎訪問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甘肅環境保護網官方網站,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網站首頁
會員之窗
關于協會
加入協會
會員快訊
會員風采
會員查詢
新聞資訊
環保要聞
環保案例
環保知識
通知公告
產業前沿
政策導向
技術創新
產品開發
市場分析
能力評價
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服務能力評價
環境污染治理專項設計能力評價
環境管理綜合服務(環保管家)能力評價
環境保護產品推薦證書
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能力等級評價證書
證書查詢
環境服務認證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服務認證
環境保護產品認證
信用評價
法規標準
政策法規
技術規范
團體標準
行業專家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資訊
-
環保知識
中美工業廢水排污許可制度研究
發布時間:2022.01.27 新聞來源:《現代化工》 瀏覽次數:
摘要:排污許可是目前多數國家實施的一項環境管理制度,是落實排污單位責任的重要手段,對于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排污許可制度實施較早,是美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核心。我國排污許可始于19世紀80年代,從探索階段逐步發展成熟,但仍存在一定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分析了美國及我國工業廢水排污許可制度,總結了我國排污許可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排污許可是當前多數國家水環境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環境監管的重要依據及手段。排污許可的實施明確了排污單位生產過程中允許排放污染物的濃度、總量,同時規定了監測、執行等要求。美國等西方國家制定及實施排污許可較早,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實施,從1985年上海等城市試點開始,目前已擴大至全國范圍。我國排污許可制度的實施在水污染防控、水環境質量改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 美國工業廢水排污許可制度研究
美國水污染控制始于1948年頒布的《水污染控制法》,用于解決污水處理廠相關問題,1965年制訂了《水質法》,要求各州建立州際水域的環境水質標準及污染防控執行方案,1972年,美國對《聯邦水污染控制法》(《清潔水法》的前身)進行了一次全面修訂,首次引入了“國家污染物排放消除體系(National Pollutant Disge Elimination System,NPDES)”制度。NPDES要求,凡是通過點源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設施,都要獲取排污許可。1977年美國對《聯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再次進行修正,頒布了《清潔水法》。
1.1 管控要求
NPDES是許可設施在特定條件下將特定量的污染物排入受納水中。NPDES許可中污染物排放要求由基于技術或基于水質的標準來決定,當基于技術的管控不能確保排放污染物后滿足受納水體水質標準的要求時,則要求制定更嚴格的限值,即基于水質不惡化前提下制定可允許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最大限值。EPA每年通過排放監測報告(DMR)和有毒物質排放清單(TRI)數據,分別對直接排放源和間接排放源進行年度審查,審查工業廢水的排放情況。DMR用于評估污染物向水體的直接排放,數據包括污染物濃度、總量、流量和許可限值。TRI則是基于在設施運行最大限度時,測算有毒有害污染物向河流等水體、污水處理廠以及空氣、土壤、地下水等其他介質排放總量。
1.1.1 基于技術的管控要求
EPA制定基于技術的標準,即制定各工業類別、子類別的廢水排放導則,在經濟可行的基礎上,制定工業企業或設施基于最佳污染控制技術的排放濃度限值,以反映各類工業點源通過使用特定技術可達到的污染物減少量。EPA評估污染物控制技術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非水質環境影響(包括能源需求等)等方面因素,同時考慮污染物的總量、類型、危害以及相關法規管控要求。EPA將工業污染源分為現有點源和新建點源兩種類型,制定了污染物不同的控制技術,包括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PT)、最佳常規污染物控制技術(BCT)、最佳經濟可行技術(BAT)、新建點源績效排放標準(NSPS)。BPT是指當前可達到的最佳實踐控制技術。BCT是對常規污染物排放最佳控制技術。BAT是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基礎上選擇經濟可及的技術所能達到的最佳的水污染控制技術。NSPS是新建點源有條件可安裝最好的和最有效的生產設備的廢水處理技術,代表對所有污染物應用最佳可行的控制技術所能達到的最嚴格的控制水平。各污染物控制技術適用類型見表1,管控的污染物見表2。目前,EPA已頒布59個工業類別的廢水排放導則,適用于直接排放到美國水體的35 000~45 000個設施,以及排放至污水處理廠的129 000個設施。
1.1.2 基于水質排放管控要求
當基于技術的廢水排放管控不能滿足水體水質要求時,需要制定基于水質的管控要求,即確定污染物排放進入水體的最大日負荷量(TMDL)及各類污染物的減排目標,將減排量分配到污染源上。TMDL包括點源分配的負荷量(WLA)以及非點源分配的負荷量(LA),同時考慮季節性的水質變化,并考慮不確定性的安全閾值(MOS),TMDL=++MOS。制定TMDL的方法包括質量平衡計算、水質建模等,考慮污染物種類、水體負荷總量、污染源排放量和減排量,以及在達到水質標準要求下不同污染源之間分配的可允許排放的污染物負荷量等方面,通過多種水質模型模擬出允許排放濃度,在臨界條件下預測外排廢水對受納水體的影響,確保達到水質標準。
2. 我國工業廢水排污許可制度研究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試行排污許可,生態環境部頒布了一系列與排污許可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等,不斷探索、發展及規范我國排污許可制度。1988年3月,頒發《水污染排放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和開展排放許可證試點工作的通知;1989年頒布《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明確建立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1995年8月,《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要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抓緊建立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體系和定期公布制度;2003年,在唐山、沈陽、杭州、武漢、深圳和銀川等六城市開展排放許可證試點工作;2014年修訂《環境保護法》,納入排污許可制度。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在污染防控方面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通知,要求按行業分步實現對固定污染源的全覆蓋,2020年全國基本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2016年至今,生態環境部先后印發《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總則》及各行業所發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排污許可制全面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等。我國排污許可技術規范中明確,對于水污染物,對于主要排放口許可排放量及排放濃度,一般排放口僅許可排放濃度。許可排放濃度則根據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從嚴確定。各行業企業排污許可排放量主要依據各行業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進行確定,根據規范中允許排放量核算方法、污染物控制指標以及2015年1月1日后取得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審批意見確定的排放量要求從嚴確定許可排放量。排污許可技術規范中對于許可排放量核算方法則根據產品產能、基準排水量、污染物許可排放濃度限值確定。
3. 我國排污許可管理存在的問題
美國在工業廢水污染物排放管控體系下,評估各排污單位生產工藝、排污特點、治理技術水平等條件,綜合考量技術可達及經濟可行等方面,統籌水質標準、受納水體保護等相關約束,制定了工業廢水排放導則。在確定排污許可限值時,一方面以基于技術的排放標準為依據,另一方面以基于水環境質量目標反推排放限值為依據。在制定限值方面,充分考慮了經濟技術可行性,兼顧分析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PT)及最佳經濟可行技術(BAT),同時考慮新建點源應用最佳可行的控制技術所能達到的最嚴格的控制水平(NSPS),綜合考慮受納水體水質,通過不同模型模擬,得出不影響水環境質量的污染物許可排放量或者濃度,有效地管控了工業廢水污染物的排放。我國排污許可已實施30余年,根據我國實施情況,仍存在一些問題,對于污染物源頭防控及基于污染全過程防控仍存在不足,與水環境質量銜接不夠,精細化證后監管模式未有效開展,排污許可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目前我國排污許可制度更側重于明確排污許可限值,未考慮受納水體水環境質量。根據已發布的各行業的排污許可技術規范,同行業同產能的企業核算出來的排放量可能相同,未考慮污染防治處理技術等相關污染防治措施及最佳可行技術,缺乏對區域、流域內所有企業排放總量的統籌考慮,未有效銜接受納水體環境容量及環境質量。二是,部分企業測算出來的排放量與實際排放量相差較大。近年來污染防治技術大大提高,基準排水量與排放標準中的有所偏差,部分行業排污許可限值過高,未有效管控污染物的排放,未與區域、流域內環境質量掛鉤,且我國現行排放標準制定年代已久,部分排放標準污染物排放濃度缺失有待完善。三是,目前各級地方環境部門排污許可管理主要集中在許可證核發和登記工作上,缺乏對發證后的有效監管,難以及時判斷實際排放量是否超許可排放量。大部分企業多看重辦理排污許可證,而對發證后自行監測、執行報告、臺賬整理缺乏有效執行。
4. 對策建議
一是,健全排污許可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質量等因素,完善排污許可制定體系。制定各類水體最大日負荷量清單及各類污染物的減排目標,將減排量分配到污染源上,并根據水體達標情況動態更新。二是,加強全過程監管。制定污染源清單,從原料、生產工藝、污染防治技術方面對各行業企業進行分級分類管控,同時結合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PT)、最佳常規污染物控制技術(BCT)、最佳經濟可行技術(BAT)、新建點源績效排放標準(NSPS)等技術,確定污染物排污許可量。三是,加大監管力度,建立污染物總量控制核查機制,結合《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施行,積極開展證后監管,核查自行監測、執行報告等合規性,重點抽查各行業實際排放量是否超許可排放量。修訂排放標準,根據污染物排放特征及系數,完善已發證企業污染物排放量。
分享到: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隱私與安全
|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聯系方式:(0931)8649676 (0931)8786263 郵箱:gshbcyxh@126.com
通訊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南路171號(蘭海商貿城院內)
隴ICP備18003209號-1
隴ICP備18003209號-2
公安備案號:62010202002920
郵編:730000 聯系電話:(0931)8649676 (0931)87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