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1年第7次新聞發布會,就全省“十三五”以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作了通報。目前來看,全省污染土壤得到了有效修復,未污染土壤保護工作得到了不斷加強,土壤污染風險防范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風險總體可控,未發生重大土壤污染環境事件和農產品超標事件!
土壤是保障社會文明進步的戰略資源,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甘肅建設,尤其關系到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關系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省生態環境廳于2018年通過布設9043個點位、采集9901個土壤樣品和1265個小麥樣品,基本查明了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面積、分布情況。2019至2020年,通過選取1699個工業地塊基礎信息采集、296個地塊采樣調查,基本掌握了全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土壤環境風險情況。同時,按國家要求布設了1741個國控土壤監測點位和1184個省控土壤監測點位,實現了土壤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
在農用地保護方面,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按照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3種類型實施分類管理,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實施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截至2020年底全省化肥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40.15%、40.08%。積極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建設45個國家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范縣,全省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2.96%。嚴格做好建設用地準入,保障老百姓“住得安心”!
在化工礦企業環境監管方面,從2018年起,每年更新發布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2020年省級為182家,2021年增至320家),督促企業落實有毒有害物質地下儲罐調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土壤環境自行監測等各項制度,做好源頭預防。實施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推進涉重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工藝設施升級改造,努力減少重金屬排放。開展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整治,嚴厲打擊危險廢物處置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提升固體(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能力。
在推進污染治理修復方面,“十三五”以來累計爭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3.07億元,推動實施白銀東大溝河道重金屬污染治理、歷史遺留鉻污染場地治理修復、有色金屬采選冶煉無主礦區治理等一批重點治理工程,有效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土壤污染隱患問題,初步探索形成符合甘肅實際的治理修復技術路線和經驗模式!
同時,指導85個縣(市、區,不含蘭州市安寧區)和嘉峪關、蘭州新區印發實施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初步摸排確定農村地區68條黑臭水體,正在有序開展治理工作,計劃到2025年底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組織開展全省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規范調整工作,落實生豬養殖項目環評管理改革。
截至“十三五”末,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行政村比例達到99.90%,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任務完成率達到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1%左右,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以上,均達到了國家下達甘肅的目標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