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維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精細平衡尋求方法,5月15日,由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協辦的“2021黃河流域礦山生態治理與土壤修復峰會”在蘭州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
(開幕式)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張政民、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梁育才、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鄭紹忠、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邵興華出席會議開幕式并致辭。
(大會現場)
張政民巡視員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近年來,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始終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緊盯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要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只有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才能持續發展,才能使經濟、社會的發展同資源與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才能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新甘肅”。我們將主動擔負起守護黃河安瀾的職責和使命,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張政民致辭)
梁育才局長為大會致辭。他首先表示,加強黃河流域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我省重要任務之一。省地礦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拓展工作領域,提升服務能力水平,業務范圍已拓展到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領域,愿與社會各界一道,共同為我省的環境保護工作貢獻力量。其次,他對協會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協會充分發揮行業組織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貫徹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執行政府意圖,反映會員愿望,為政府、行業和企業之間的學習交流、信息共享、促進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在推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梁育才致辭)
鄭紹忠院長為大會致辭。他說,此次峰會聚集國內相關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有關科研成果和技術應用,對我省乃至有關省份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有著積極影響。助力生態治理,學院責無旁貸,學院將堅定不移圍繞資源環境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高水平技術積累和高質量社會服務等方面,努力為生態環境治理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鄭紹忠致辭)
邵興華會長致辭并宣布大會開幕。他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也是我國天然的生態安全屏障,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因此,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戰略意義。希望與會代表暢所欲言,增進交流與合作,傳遞先進的治理經驗與科技信息,協會將提供竭誠服務。
(邵興華致辭)
大會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孫寧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教授劉永兵主持。
(孫寧)
(劉永兵)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學院教授黃占斌、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教授徐素寧、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災防院副院長李文東、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邢紹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環境與監測學院教授胡振琪、煜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王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劉慧、西安文理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高天鵬、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教授趙廷寧、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雷自強、蘭州大學教授李祥鍇分別在會上做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
大會第一單元“行業政策與趨勢”。首先,武強院士在報告《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現狀與低碳對策》中談及礦山環境研究主要包括礦山環境修復政策法規、礦山環境問題類型劃分、礦山環境調查、礦山環境評價與預測、礦山環境保護與修復、礦山環境監測預警、修復后土地適宜性評價、礦山環境信息與發布系統研發等。
(武強)
黃占斌教授詳細介紹和講解了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的技術方法,并給出優秀建議,為我國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與土地資源利用提供了有力參考。
(黃占斌)
徐素寧教授多角度與大家分享了《礦山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的相關內容。
(徐素寧)
李文東副院長演講的題目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探索與實踐》,他分別從政策背景、基本要求、工程案例、經驗總結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李文東)
大會第二單元進入“土壤修復專場”。邢紹文副主任從問題定義、政策解讀、頂層設計、解決方案四個方面闡述了他研究的主題《歷史堆存場地整體解決方案》,并分享了典型案例。
(邢紹文)
胡振琪教授在《生態修復與土地復墾》報告中介紹了生態修復與土地復墾的國內外案例,重點提出了“土壤重構技術理念”,特別是關于“仿自然土壤重構的理念”,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關注。
(胡振琪)
王磊分享的主題是《農用地污染狀況調查與修復應用案例》,他介紹了公司的研發核心技術、裝備和某鎘污染農田土壤修復工程案例。
(王磊)
劉慧教授演講的題目是《流域的自凈、保護與修復》,她介紹了河流的重要生態地位、河水-地下水交互帶的自凈功能、流域水質保護的途徑與盲區、流域場地污染修復案例、流域環境保護的總結與建議。
(劉慧)
高天鵬院長帶來的研究是《植物微生物去除礦區重金屬及石油污染與礦區生態修復技術》,他介紹了礦區、農田土壤生物修復等試驗以及下階段工作的方向和期待。
(高天鵬)
大會第三單元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專場”。首先,由趙廷寧教授做《裸露坡面植被恢復技術規范》的主題報告。
(趙廷寧)
雷自強教授帶來的研究課題是《防水蝕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水土流失防控》,這項研究帶來了一些有趣的結果,同時還包括了一些在大量的基于生物聚合物的高吸水性樹脂的文獻中沒有提到的主題。
(雷自強)
李祥鍇教授演講的主題是《植物修復生物質能源轉化與腸道修復重金屬》,他指出,鹽生植物可以耐受高濃度的重金屬,表明鹽生植物可能用于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在甘肅金昌和白銀礦區種植鹽生草是改善土壤環境的一種良好選擇。該植物是一種理想的土壤修復野生資源,但修復后其重金屬積累的生物質還未得到合理利用。
(李祥鍇)
本次峰會集中大批國內知名專家和中青年新銳,結合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以“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產業協同高質發展”為主題,聚焦我國黃河流域礦山生態治理與土壤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全域土地整治、系統監測及環境大數據等領域的科技成果和項目案例展開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探討與交流互動,并在全國范圍內征集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礦山生態治理和土壤修復方面的技術和案例成果,以服務于十四五國家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加強行業發展引領和指導,切實提升黃河流域礦山生態治理與土壤修復水平,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促進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智力支持。
(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