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總體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順利推進黃河流域礦山生態治理與土壤修復工作,5月14日,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中關村眾信土壤修復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土盟)在蘭州舉辦2021黃河流域礦山生態治理與土壤修復培訓會。來自全國數家環保企業及相關單位的管理和技術人員200余人參加了培訓。
(培訓會現場)
此次培訓分為行業政策與“十四五”趨勢、技術與方案編制兩個單元,分別邀請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黃占斌、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教授級高工魏文俠、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副總工馬延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教授級高工張進德、甘肅省科學院教授級高工張國信授課。
黃占斌從雙碳目標與土壤修復、土壤功能和基本特性、土壤退化與修復、土壤污染與防治四個方面對土壤修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和全面細致的解讀,幫助學員加深對土壤修復的理解。
(黃占斌)
魏文俠進行了題為《污染場地修復技術和實施方案編制及案例分析》的專題輔導授課,就我國污染場地修復現狀、政策制度、關鍵技術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做了系統、全面的闡述,列舉一系列應用案例,使學員們收獲良多。
(魏文俠)
(現場連線教學)
馬延龍的課題是《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探索與實踐》,他詳細講解了農田土壤污染治理總體要求,并就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學員們認真聆聽,不時記錄。
(馬延龍)
張進德講課的題目是《地質工作支撐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探討》,內容緊扣主題,從黃河流域概況、重大需求、黃河流域有利資源環境條件、黃河流域重大地質問題、對策建議、礦山與礦山環境問題、礦山生態修復對策等宏觀層面進行講解,指出礦山生態修復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大原則,加深了學員們對礦山生態修復的認識。
(張進德)
張國信講解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技術指南等政策及地方實踐》(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及政策解讀),對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基礎知識進行了詳細說明,并多角度解讀相關政策,幫助學員深入理解。
(張國信)
專家專題講座結束后進入提問環節,現場氣氛也隨之更加熱絡起來。
(現場提問環節)
此次培訓采取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模式,內容設置精準全面,指導性強,既有礦山生態治理與土壤修復相關的理論指導和政策解讀,又有具體案例精講,安排緊湊,注重實效,不僅加深了學員對礦山生態修復與土壤修復技術的認識,還為各相關企業提供了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參訓學員紛紛表示,通過培訓,他們的理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及管理水平也進一步增強,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學員專心聽講,認真記錄)
(培訓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