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向社會公開發布《甘肅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公報顯示標準時間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甘肅省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相關基本情況,各類污染源的數量、結構、分布狀況,以及排放情況。通過普查工作,進一步健全了全省重點污染源檔案和信息數據庫,培養鍛煉了一批具有環保鐵軍精神的業務骨干,普查轉化成果有效支撐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
污染源普查數據是生態環境部門目前掌握最為全面、詳實的污染源狀況數據信息,有利于全面分析當前污染源基本情況,包括行業分類、占比、重點源分布、污染物產生情況、治理技術水平、運行效率等信息,以及摸清整體環境問題主要成因。甘肅省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閆子江表示,有效利用好全省污染源普查數據,科學全面將普查結果轉化為工作成果,最大限度發揮出普查工作價值,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據了解,甘肅省將結合當前生態環境工作重點目標任務,逐步推進污染源普查數據結果向普查應用成果轉化。具體實施分3個階段,
一是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污染源排放清單、固定源排污許可、工業源廢水廢氣、污染治理設施、移動源污染減排、環境風險源識別、環境信用體制建設、重污染天氣應急等方面開展成果應用研究工作26余項,有效支撐生態環境業務工作需要。
二是有效對接生態環境重點工作,編制完成《甘肅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深度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報告》,通過對污染源的數量、分布及結構、重點區域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及環境質量現狀的分析,結合甘肅省經濟發展狀況、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分析總結當前主要環境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同時,在國家推動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的背景下,編制完成《黃河流域甘肅段污染排放現狀分析報告》,針對2017年黃河流域甘肅段的水污染排放情況,結合流域水環境質量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對比流域水質監測數據,進行了污染排放與水環境質量的相應關系研究分析,為污染源的“準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細化管理”提供依據和實現路徑,為摸清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底數及污染現狀,以及為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及污染現狀調查等提供數據依據和支撐。
三是與相關科研機構和行業專家進一步合作,從新形勢下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重點城市大氣污染物減排潛力分析與環境質量改善、重點產廢企業固體廢物全過程污染防治、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優化等方面繼續深入研究和成果開發,為地方政府綜合決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環境精細化管理等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支撐,真正發揮本次污染源普查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