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強行業發展的引領和指導,切實提升西部地區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和修復水平,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8月18日,由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協辦的“環境與發展”——2019首屆中國西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論壇在蘭州舉行。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金生主持。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300余人參加會議。
(論壇開幕式)
(主持人王金生教授)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巡視員張政民、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邵興華和全國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自律聯盟秘書長江有才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張政民巡視員為開幕式致辭。他指出,甘肅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我省從祁連山生態破壞問題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入手,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為導向,以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全省呈現出生態破壞點位有效修復、綠色發展支撐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態勢。但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仍處在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和爬坡期。特別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工作基礎薄弱,技術力量不足,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工作任務更加繁重。
(張政民巡視員致辭)
邵興華會長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和決策部署。作為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麗中國”建設在經過了這些年氣勢磅礴的偉大實踐之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在理論思考和實踐舉措上均有了重大創新。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不斷完善和加強,成為強化排污者責任、打贏“凈土保衛戰”的重要制度支撐。甘肅是目前中國西部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本次論壇順應甘肅發展大勢,圍繞我國西部土壤環境現狀、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污染土壤和場地修復技術等內容展開學術探討與交流互動,旨在貫徹落實“土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切實提升西部地區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和修復水平,為推動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技術支撐,其意義深遠而重大。
(邵興華會長致辭)
江有才秘書長在開幕式上致辭。我國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工作已步入快車道,市場已經打開,但技術特別是裝備水平相對薄弱,調查與評估服務領域競爭無序。因此,如何切實貫徹落實“土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法》,提升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和修復水平,是本次論壇討論的重點。
(江有才秘書長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工程部主任孫寧、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周靜、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林、蘇州科技大學教授施維林、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義連、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黃占斌、蘭州城市學院教授高天鵬、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滕建禮、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副總工程師馬延龍和北京中地泓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劉立才博士分別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
首份報告是由滕建禮副秘書長帶來的《土壤與地下水修復行業發展現狀》,他介紹了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土壤與地下水修復行業現狀、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職能。
(滕建禮秘書長演講)
孫寧主任帶來了題為《<土壤污染防治法>與先行區建設實踐》的精彩報告。她說,多部門聯動、目標責任與考核工作機制是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推進各地土壤環境管理實踐和成效的根本保證。各地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各項任務,推動“吃的放心,住的安心”目標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做好持久準備。每個階段都需要高度重視頂層設計,必須把土壤污染防治和各城市確立的城市發展戰略、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等城市發展戰略充分結合起來,煥發土壤污染防治的生命力和可持續性。

(孫寧主任演講)
周靜研究員演講的題目為《重金屬污染農用地安全利用技術及實施模式與效果評價實踐》,他從重金屬污染農用地安全利用技術、案例說明農地污染修復實施模式和農用地治理效果評價問題方面展開發言。

(周靜研究員演講)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林教授發表了題為《場地污染調查、修復及地下水環評中的水文地質問題》的演講。

(趙林教授演講)
《地勘單位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主題報告,由馬延龍副總工程師從地勘單位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機遇、地勘單位服務于生態文明的能力儲備、地勘技術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個高度融合、地勘技術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和地質技術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技術展望五個方面闡述。

(馬延龍副總工程師)
施維林教授演講的題目是《我國(西北地區)場地土壤污染修復現狀與發展動態》,主要內容包括西北土壤修復現狀、相關政策制度、土壤修復關鍵技術和發展動態。

(施維林教授演講)
李義連教授作了題為《地下水NAPL污染調查的相關問題探討》的演講。

(李義連教授)
黃占斌教授帶來了《腐植酸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研究》。就報告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專業、全面的闡述和討論。

(黃占斌教授演講)
高天鵬教授作了題為《鎳銅礦區重金屬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的演講。他介紹了祁連山金屬礦區概況,礦區、農田土壤生物修復試驗以及下階段工作的方向和期待。

(高天鵬教授演講)
劉立才博士的報告題目為《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技術及案例分析》,他介紹了地下水污染概述、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流程和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案例。

(劉立才博士演講)
最后,武強院士帶來了題為《我國能源形勢初步分析與國土空間修復》的精彩報告。他介紹,打造我國主流能源——煤炭工業的升級版,對于解決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與能源短缺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重大。但站在科學立場審視,煤炭資源與其他礦產資源一樣,在其勘探、開發、消費利用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科學問題與工程難題,這些都是國土空間規劃、管制、修復治理過程中重點關注的部分。
(武強院士演講)
現場還開展了互動問答環節,專家學者一對一解答參會代表提出的疑問,并就提問展開了激烈討論。
(現場提問環節)
本次論壇以“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為主題,圍繞我國西部土壤環境現狀、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土壤污染過程及其作用分子機制、污染土壤和場地的調查與風險評估、污染土壤和場地修復技術、礦山廢棄地生態重建和農產品與公共健康等內容展開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探討與交流互動,既展示了省內外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專家學者研究成果,也共享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凸顯出來的新思想、新思路,為產學研良性互動提供了平臺,為我省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提供了經驗參考,也為推動甘肅經濟與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學術智力支持。
(會議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