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大片红水多多久久一级,妇女做爱视频网站,91亚洲国产系列精品第56页

||  歡迎訪問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甘肅環境保護網官方網站,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產業前沿 - 政策導向
      《甘肅省清潔生產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發布時間:2018.08.17    新聞來源:官網   瀏覽次數:

      甘政辦發〔2018〕8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省屬有關企業:

        《甘肅省清潔生產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自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6月3日

        (此文有刪減)

      甘肅省清潔生產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構建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加快清潔生產產業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主要目標

        (一)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先進適用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及裝備基本普及,鋼鐵、有色冶金、水泥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高,工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顯下降。到2020年末,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3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

        (二)工業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完成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方案中涉及到的工業目標任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工業廢氣、廢水達標排放。

        (三)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2020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相比2015年下降17%,重點行業能耗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四)示范試點帶動效應逐步顯現。逐年開發綠色產品,培育清潔生產龍頭企業,創建綠色示范工廠、綠色示范園區,培育壯大基于各行業或區域特色的綠色供應鏈。到2020年末,國家級園區100%通過循環化改造,省級園區50%以上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任務,達到清潔生產。

        二、重點任務

        (一)推行綠色工業設計。

        1.組織開展綠色工業設計試點。堅持設計先行原則,綜合考慮資源消耗、環境影響、清潔生產技術水平、社會關注度等因素,在產品綠色設計試點工作基礎上,總結相關經驗,篩選企業,開展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創建試點工作,并逐步拓展評價內容和試點產品范圍。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

        2.推進綠色設計技術開發應用。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綠色設計,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顯著提升工業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重點是研發一批生產、回收處理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技術和易回收、可重復使用的綠色環保材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的產品設計方案。

        牽頭單位:省工信委

        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等

        辦理時限:2018年年底完成5個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培育,認定20個工業設計中心;2019年建設完成1個省級服務型制造功能示范區,認定20個工業設計中心;2020年建設完成1個省級服務型制造功能示范區,認定10個工業設計中心。

      專欄1 綠色設計重點工程

        

        ——建設和培育2個規模較大、產業集聚度高、發展特色鮮明的省級服務型制造功能示范區。
        ——培育5戶模式成熟、服務配套、高端高效的服務型制造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
        ——認定20家品牌優勢突出、組織體系完善、設計效益顯著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形成一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業化效果好的工業設計專利和優秀成果。

        

        3.建立綠色工業設計評價監督機制。研究制定綠色工業設計評價管理制度,逐步規范綠色設計評價管理工作;推動開發基于綠色生態設計標準的信息管理系統,提升支持綠色設計水平評價與監督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工業綠色設計基礎數據庫,試行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組建專家隊伍,為評價和監管提供技術支持。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

        (二)突出重點推進清潔生產產業發展。

        4.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分不同行業,以企業、園區(開發區)為主體,以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為重點,以綠色制造標準及評價為支撐,推行綠色管理,加強示范引導,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突出做好工業綠色制造系統集成示范項目建設,通過綠色設計平臺建設、關鍵技術突破等項目的實施、示范,引領我省所屬行業綠色化發展水平。綠色制造能力穩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力爭建設10個左右能源管理中心,創建20個綠色示范工廠、10個綠色工業園區、10個生態(綠色)設計示范企業、1—2個綠色制造領域的產業創新中心。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等

        5.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建立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牽頭部門:省國土資源廳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等

        6.打造綠色物流體系。以機械、電器電子等行業為重點,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探索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物流體系。

        牽頭部門: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工信委等

        7.培育發展再回收制造產業。樹立產品、企業、行業全生命周期管控理念,根據國家相關政策,依托蘭州、天水等地的工業制造企業,開展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的再制造。建立再制造產業發展所需的工程機械、機床、廢舊汽車零部件等的逆向回收物流體系,形成適應再制造產業發展所需的舊件收集能力。在蘭州市、嘉峪關市、白銀市等城市開展消費者交回舊件并以置換價購買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的試點工作。突出做好甘肅省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及項目建設。

        牽頭單位:省工信委

        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相關市政府

        辦理時限:在2018年,啟動1000t/a廢舊鋰離子電池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和蘭石蘭駝光、儲、充一體化系統示范項目。其他按照企業項目進度穩步推進。

      專欄2 再回收利用重點項目

        

        ——金川集團1000t/a廢舊鋰離子電池資源循環利用項目。計劃20186月啟動項目建設,20193月完成投產。項目規劃建設廢舊電池儲存廠房、電池檢測平臺、電池拆解生產線、電池預處理廠房、濕法回收廠房及附屬設施,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可處理廢舊電池量約5000噸。
        ——蘭石恩力電池有限公司蘭石蘭駝光、儲、充一體化系統示范項目。自主開發智能微電網控制平臺系統能源管理系統(EMS光儲充一體化平臺系統,并在2018年啟動蘭石裝備6MW/1.5MWH智能微電網系統試點項目蘭石蘭駝6MW/2MWH光儲充一體化系統試點項目,實現風光清潔能源微電網廢舊電池儲能新能源汽車充電的一體化示范。
        ——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金川集團甘肅省電池回收管理示范站。承擔省內新能源汽車銷售、維護、退役電池以舊換新及廢舊電池整體回收等職責。減少因動力蓄電池未能有效回收或處置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努力打造西北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及動力蓄電池回收示范網點。
        ——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南大學鋰離子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及材料循環利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開展動力蓄電池包回收循環利用技術、鋰離子電池處理回收生產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及電池級高純MnSO4Co3O4制備技術的產業化研究等。

        (三)促進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完善循環型工業體系。

        8.鋼鐵行業。支持酒鋼集團公司實施余熱余壓、干熄焦、燒結煙氣循環等技術改造。加強低品位礦產、難分選礦產及鐵尾礦綜合利用及伴生元素的提取利用,鼓勵轉爐渣提鐵、含鐵塵泥、氧化鐵皮回爐燒結,利用高爐渣、轉爐渣等生產水泥等建材產品,加大碳鋼鍍鋅板、彩涂板等新產品的研發,力爭實現“負能”煉鋼、廢水“零排放”和廢渣全利用。強化節能降耗,采用工藝節水、水串級循環利用和污水集中處理,構建物質和能量循環利用網絡。到2020年末,噸鋼耗新水綜合能耗降到3.62噸/噸,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95%。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等

        9.有色金屬行業。依托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支持企業與周邊省區以及蒙古國、中西亞諸國在礦產資源的勘探、開采等領域的合作,主動拓展國內外資源市場。加強對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等的綜合利用,加快開發和推廣銅、鎳、鉛、鋅、鋁等礦產加壓浸出、生物冶金等技術、工藝及設備,推動冶煉廢渣、廢氣、廢液和余熱資源化利用,廢有色金屬再生利用。實施新型結構鋁電解槽、鋁液直供、富氧熔煉等技術改造,發展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及產業化,實現銅材精深加工;在嘉峪關市、白銀市、蘭州連城—海石灣地區建立鋁加工產業基地,延伸鋁材產業鏈。力爭到2020年末,全省銅材、鋁材深加工率達到60%以上,再生有色金屬加工率達到20%以上,銅冶煉綜合能耗降到498.90千克標準煤/噸,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到13100千瓦時/噸。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等

        辦理時限:在2018年,繼續推進金川集團1萬噸/年高性能電解銅箔和二選擴能降耗技術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其他按照企業項目進度穩步推進。

      專欄3 有色行業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萬噸/年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建設,建設期2017—2019年,總投資484億元。金川集團100kt/a動力鋰離子電池用三元前驅體項目一期30kt/a建設工程,建設期2017—2018年,總投資25.68億元。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kt/a高電壓鋰離子電池用四氧化三鈷項目建設,以金川公司產出的硝酸鈷為原料,通過在材料二廠建設氫氧化鈷合成生產線產出氫氧化鈷中間產品,在蘭州材料三廠進行火法煅燒生產四氧化三鈷,建設期2017—2018年,總投資1.18億元。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0噸活性氧化銅粉生產線、5000噸羰基鐵鎳粉生產線、500噸硬質合金異形件、3000/年系列球鎳產品項目,蘭州金川科技園1000/年高品質氧化亞鎳生產線建設。金川集團鎳都實業公司3萬噸/PCB專用銅陽極項目;金川公司1600噸含硫活性鎳扣技術改造項目;金川集團鎳鹽公司50kt/a硫酸鎳項目。金川公司高能輻照交聯電纜項目,鍍錫銅線生產、導體絞合、交聯輻照及輔助生產線。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選擴能降耗技術改造項目、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鋅冶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銅冶煉技術提升改造項目、成州鋅冶煉廠20萬噸/年鋅冶煉項目等15個冶煉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103.27億元。
        ——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一條年產30萬噸銅線桿生產線。建設期2017—2018年,總投資5.8億元,實現產值150億元,利稅1.5億元。
        ——甘肅華鷺鋁業公司出城入園工業鋁型材一期項目(白銀劉川工業園),年產鋁建筑模板20萬平方米,建設期2017—2019年,總投資3.43億元。
        ——中國鋁業西北鋁加工分公司55MN正向雙動擠壓機及配套生產線建設,新建55MN正向雙動擠壓機及配套生產線,新增熔鑄機組生產線,增加擠壓能力4500噸,用于軍工鋁材保障能力建設,建設期2017—2018年,總投資2.5億元。
        ——甘肅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LED熒光粉及氮化物前驅體生產線建設項目,主要建設LED熒光粉及氮化物前驅體生產線以及LED照明組裝試驗線,年產LED熒光粉及前驅體10噸,其中氮化物前驅體2噸,LED紅粉2噸,黃綠粉6噸,LED整燈60萬只。建設期2016—2018年,總投資2078萬元。
        ——甘肅酒鋼天成彩鋁有限責任公司綠色短流程鑄軋鋁加工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鋁合金鑄軋卷40萬噸,其中:其中鋁合金幕墻板和鋁箔坯料用帶材20萬噸、鋁合金涂層板帶材20萬噸。建設期2016—2018年,總投資24.52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營業收入50.64億元,年均利潤總額4.92億元。
        ——蘭州威特焊材爐料有限公司10000/年鋁及鋁合金焊絲生產線(蘭州新區)建設,建設期2017—2018年,總投資3億元。

        10.石油化工行業。進一步優化石化產業布局,實施煉化能量系統優化、烯烴原料輕質化、先進煤氣化等技術改造,擴大油氣加工、乙烯生產、新型煤化工等生產規模,實現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特種橡膠、工程塑料、聚氨酯、碳纖維、特種涂料等化工新材料。優化大煉油和乙烯生產工藝,加大對基本化工原料和乙烯深加工,實現產品質量和品種結構的優化。推廣優化換熱流程、提高冷凝液回收率、優化中段回流取熱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頂循環回流換熱等節能技術,鼓勵采用自動點火系統,加強火炬氣回收利用,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鼓勵從石油煉制廢催化劑中提取鈷、銠、鈀等稀貴金屬,推動廢渣、廢氣、廢水資源化利用。力爭到2020年末,原油加工綜合能耗降到62千克標準煤/噸,乙烯綜合能耗降到868.27千克標準煤/噸,石油石化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減少30%。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等

        辦理時限:2018年開工建設蘭州石化公司煉油廠烷基化裝置改造項目和玉門煉化總廠100萬噸重油催化裂化裝置項目。將按照企業項目進度穩步推進。

      專欄4 石油化工行業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

        ——蘭州石化公司國油品質量升級——煉油廠烷基化裝置改造項目,新建20萬噸/年烷基化單元、16萬噸/年廢酸再生單元、控制室及變電所。總投資2.5億元。
        ——慶陽能源化工集團氣化慶陽天然氣調峰項目總投資3.83億元,項目占地298畝,新建一套日供氣規模為40×104m3的進氣系統及其附屬設施、一座日處理原料氣30×104m3LNG液化裝置、一座日供氣總能為10×104m3CNG裝置。
        ——玉門煉化總廠100萬噸重油催化裂化裝置項目,總投資5億元。

        11.化工行業。純堿行業重點推動氨堿廢渣用于鍋爐煙氣濕法脫硫和蒸氨廢液綜合利用,氯堿化工行業重點加強電石渣上清液回收利用以及電石爐尾氣中一氧化碳、氫氣綜合利用。推廣應用新型催化技術、廢水閉路循環技術等,加大TDI、合成氨、環保功能型樹脂等產品產量,不斷提高精細化工產品的比重。加快碳纖維下游復合材料制品的開發,以及在航天航空等軍工領域和高端民用市場的推廣應用;依托科天水性高分子核心技術,帶動全省水性樹脂和水性涂料等產業發展。到2020年末,合成氨綜合能耗低于119621千克標準煤/噸,燒堿綜合能耗降到315千克標準煤/噸,電石綜合能耗降到90712千克標準煤/噸,主要化工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80%。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等

      專欄5 化工行業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

        ——郝式炭纖維有限公司碳纖維產業園項目。規劃五個功能區:碳纖維產業核心區、碳纖維應用示范區、碳纖維輔助材料配套區、碳纖維專用設備制造配套區以及碳纖維研發與商務服務配套區。總投資35億元。
        ——華煤集團年產20萬噸聚丙烯建設項目,以甲醇為原料,建設年產20萬噸聚丙烯生產線,配套建設裝車棧臺,化學品庫房,備品備件庫房及污水回用設施。總投資26.42億元。
        ——金川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續建300kt/a PVC項目,總投資155498萬元,建設24萬噸/年懸浮法PVC生產系統,包括VCM裝置、懸浮法PV聚合裝置,公輔設施以及生活設施。
        金川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化工廠400kt/a離子膜燒堿(二期)項目總投資8.18億元。
        ——白銀高新技術開發區銀東無機鹽產業園10萬噸/年重鉻酸鈉及配套清潔生產項目,建設年產10萬噸重鉻酸鈉(一期5萬噸/年)生產線及配套清潔設備設施。總投資13.38億元。
        ——甘肅一源環保型煤有限公司建設80萬噸/年環保型煤項目,建設型煤生產線、油罐區、配電室、爐區、辦公樓等設施,購置定量給料機、破碎機、備煤廠、雙軸攪拌機、蜂窩煤成型機、中控設備等生產設備。總投資1.20億元。

        12.煤炭行業。推動煤炭資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優化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得到持續優化,轉型升級取得實質進展。加強油頁巖、煤層氣等煤系共伴生資源及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鼓勵煤層氣發電或將煤層氣作為礦區、城市的生產生活用氣,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資源利用率。到2020年末,原煤入洗率達到80%;煤矸石綜合利用率不低于80%。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等

      專欄6 煤炭行業綠色化改造重點工程

        ——推動隴東煤電一體化發展,積極向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領域拓展延伸。促進酒泉、嘉峪關新能源就地消納和資源深度轉化,加快煤化工產業集群化布局、鏈式推進。

        13.電力行業。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發電機組、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自備燃煤發電機組,要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采用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鍋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等成熟適宜的節能改造技術,重點對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等級亞臨界、超臨界機組實施綜合性、系統性節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排放不達標機組,關停淘汰整改后仍不符合能耗、環保、質量和安全要求的火電機組。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鼓勵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三聯供和火電機組改造熱電聯產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到2020年末,全省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現役燃煤電廠實現超低排放,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20克標準煤/千瓦時。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等

        14.建材行業。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加快建材行業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廣應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及其設備,提高高標號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比例,鼓勵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廠污泥、危險廢棄物、廢棄建材、廢塑料等廢棄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重點發展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復合多功能墻體材料、木塑復合材料等新材料。推進窯爐、水泥粉磨、熟料生產等節能改造。水泥行業實施高固比煅燒、大推力多通道燃燒等技術,在大宗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區,優先發展高檔次、高摻量的利廢新型建材產品,培育利廢建材行業龍頭企業。到2020年末,可比水泥綜合能耗降到87千克標準煤/噸,新型墻體材料比重達到80%以上。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等

      專欄7 建材行業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

        ——甘肅建投鋼結構有限公司擬打造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綠色加工工廠,包括外墻保溫裝飾材料和裝配式鋼結構構件加工工廠。采用無毒無害原材料,制造綠色環保產品,對生產過程中外流的膠水回收再利用,邊角料進行二次拼接后重復使用,減少原材料的浪費,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15.裝備制造行業。支持骨干企業抓住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政策機遇,大力發展工程機械、機床、電機等再制造。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裝備再制造,發展機床、電工電氣、工程機械、工業機電設備、鐵路機車裝備再制造。推廣輕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術工藝,發展綠色新型元器件,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和綠色基站。加快推進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廣應用快速成型、表面工程等綠色節材工藝技術,大力研發高性能、輕量化新材料。到2020年末,制造業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再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等

        16.輕工行業。圍繞我省中藥材、特色果蔬、馬鈴薯、肉制品、皮革等特色農副產品資源,大力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特色農產品加工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原料保障基地,推廣應用先進的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技術裝備改造提升現有生產工藝,縮短工藝流程、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單位能耗,提高果蔬皮渣、動物骨血等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水平。支持造紙企業調整原料和產品結構,加強廢紙分類回收,提高回收利用率。支持發展以甘南牦牛、藏羊皮革為原料,以高原綠色、全手工、原生態為標準的工藝品、玩具、高檔皮具、鞋帽服裝等皮革旅游商品,鼓勵皮革企業加強清潔化生產、節水工藝、無鉻鞣技術、皮革綠色化學品的應用。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等

      專欄8 輕工行業綠色化改造重點項目

        ——甘肅清河源清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肉牛繁育養殖與牛羊肉全產業鏈加工利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總投資1.3495億元。
        ——武威眾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總投資4.84億元。

        (四)推行可持續清潔生產。

        17.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支持燃煤工業鍋爐、工業窯爐等節能環保改造和產業化示范,綜合提升區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在工業鍋爐、工業窯爐、焦化、煤化工等重點用煤領域加強對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藝裝備技術改造,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經濟合理、節能降耗潛力大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加快落后工業窯爐、鍋爐淘汰步伐。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

        配合部門:省工信委、省質監局等

        18.實施重金屬污染物消減工程。在電石法聚氯乙烯行業推廣低汞或無汞工藝;在鉛鋅冶煉行業推廣煙氣脫汞及資源化技術;在再生鉛、鉛鋅冶煉等行業實施低溫連續熔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改造;在涂料行業推廣無鉛工藝;在皮革行業推廣低鉻循環和無鉻鞣制技術;在鉻鹽行業推廣鉻鐵堿溶純氧氧化、氣動流化塔式連續液相氧化等技術;在水泥行業推廣無鉻耐火材料;在銅鉛鋅采選冶煉行業,推廣含砷廢水生物制劑處理技術。

        牽頭部門:省環保廳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等

        19.加強工業節水管理。對照國家鼓勵類用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目錄,督促各行業嚴格執行行業取用水定額標準,引導支持工業企業提高廢水重復利用率,明確各行業廢水深度處理要求,減少新鮮用水量。開展用水定額對標、節水型企業創建等工作。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鼓勵鋼鐵、紡織印染、造紙、石油、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不斷提高中水回用率。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省水利廳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

        (五)推行園區化循環化發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按照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化組合的要求,依托現有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推進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有序推進城市主城區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等重污染企業實施環保改造和出城入園。園區以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為突破口,進一步強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延伸、資源能源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實現統一供水、廢水集中治理和能源水資源梯級優化利用。加快實施園區資源共享、污染集中防治、技術研發、統計監測等循環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園區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及資源綜合利用,優化空間布局與產業結構,實現園區內項目、企業、產業有效組合和循環鏈接。實現要素配置集約化、資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等

        20.完善工業節能工作機制。指導工業企業加強能源審計、能源計量、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能源利用狀況報告等工作。加大節能監察力度,開展專項節能監察,探索建立節能監察新機制。推動重點企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在重點高耗能行業推行能效“領跑者”制度。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21.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深入推進尾礦渣、冶煉渣及塵泥、化工廢渣、煤電固廢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重點是對冶煉渣、冶金塵泥、化工廢渣、尾礦渣、廢石、粉煤灰、煤矸石、爐渣等產生量大、難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加大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研發與產業化示范力度,推廣有色金屬冶煉廢渣提取高值組分及整體利用,推進利用脫硫石膏制備高強石膏粉、高檔裝飾建材等高附加值產品,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及污泥示范項目建設;實施余熱余壓回收、中水回用、廢渣資源化等綠色化改造工程,促進生產過程中廢棄物和能源資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支持原生、共生稀貴金屬礦物的綜合提取及高效分離提純技術攻關和技術集成,推廣應用難采選礦、低品位礦選礦和富集技術,提升廢棄物等資源回收分選回用和綜合利用水平;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開拓,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等

        22.促進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先進過程控制等技術,在電力、石化、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推動中小企業建立“簡化版”能源管理中心。到2020年末,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全部完成能源管控中心建設,中小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取得進展。

        牽頭部門: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政府國資委等

        三、工作路徑

        (一)建立工作體系。組織編制全省重點行業或者地區清潔生產指南、技術手冊及審核辦發,公布未達到能耗指標、重點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標的企業名單。研究制定我省清潔生產領域的地方標準,確定并組織實施重點企業清潔生產重點項目,向社會公開發布清潔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等信息。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

        (二)加大科技創新支撐。在制定科技開發計劃中將清潔生產作為優先發展領域,積極安排清潔生產重點技術攻關項目,開展重點清潔生產技術、環境與資源保護產品的研發工作,積極推廣資源綜合利用和廢物再生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拓寬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技術途徑。繼續支持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用”聯合,對清潔生產中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進行研發創新、促進技術推廣。

        牽頭部門: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省教育廳等部門

        (三)促進園區清潔生產能力建設。對國家級、省級和市州級工業園區(開發區、經濟區),明確屬地政府主體責任,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循環化及清潔生產改造集中投入力度,提升園區統一集中梯次用能用水水平,強化園區要素集聚、集中治污和服務功能,增強園區資源能源利用及節能減排綜合能力,保障園區清潔生產落到實處。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省工信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有關市州政府

        (四)加強信息技術與清潔生產工作的深入融合。強化清潔生產與信息、互聯網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我省清潔生產網絡平臺,及時宣傳更新相關政策、法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宣傳和推廣清潔生產企業和成熟的清潔生產先進技術,促進企業連接技術市場,加強清潔生產信息交流。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網上申報,建立全省清潔生產技術咨詢服務單位數據庫、清潔生產技術數據庫和清潔生產專家數據庫,對全省清潔生產技術咨詢服務單位進行有效管理。

        牽頭部門:省環保廳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五)加大對技術服務企業的招商引資和扶持的力度。鼓勵和支持持有技術專利、技術專長的國內外清潔生產(綠色發展)中心、清潔生產(綠色發展)技術服務咨詢機構落戶我省,對我省稀缺的技術或者解決瓶頸技術持有者,進行精準招商,使我省清潔生產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升,進一步提高清潔生產審核技術質量,強化技術服務基礎工作,推動區域清潔生產工作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和清潔生產審核師監督管理。促進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互相學習,支持本土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逐漸向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為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提供高效和專業的服務。進一步完善全省清潔生產專家庫,甄選一批專業性強并能夠承擔清潔生產宣傳、培訓及技術推廣的專家。

        牽頭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

        辦理時限:在2018年,積極推動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節水與水處理分會在我省舉辦技術調研,舉辦適用技術推廣大會。

        (六)發揮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的帶頭引領帶動作用。樹立先進典型,推廣經驗做法,組織行業企業進行交流學習。在工況條件類似的情況下,鼓勵企業之間開展對標達標,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升整個行業的清潔生產管理水平。使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盡快形成新的生產力。

        牽頭部門:省環保廳

        配合部門: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強化全省清潔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提高服務水平,發揮全省清潔生產促進協調小組作用,建立部門互動、區域聯動、上下齊動的清潔生產工作機制,研究解決清潔生產工作重大事項,協同推進清潔生產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各市州、蘭州新區、各部門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強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靠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各市州政府及蘭州新區管委會

        (二)加強產業政策扶持。一是充分對接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扶持政策,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全面落實國家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綠色金融、化解產能過剩、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爭取“中國制造2025”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節能減排項目財政補貼或財政獎勵資金,爭取工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資金、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專項等支持。二是全面梳理節能減排、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中小企業等省級專項資金。將發展清潔生產產業作為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重點切塊安排,落實對清潔生產產業的財政扶持。三是切實加大對清潔生產產業的各級財政扶持力度。設立工業清潔生產產業專項資金,對清潔生產產業做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對以綠色產品、工廠、園區和產業鏈為內容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省級財政予以大力支持。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財政廳

        配合部門:省環保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等

        (三)開展清潔生產宣教培訓。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水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大力普及清潔生產知識,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解讀。支持企業參加清潔生產審核,提高對清潔生產審核師的培訓力度,支持環保志愿團體參與清潔生產相關工作,營造清潔生產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

        牽頭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工信委

        配合部門: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

        (四)完善考評機制。落實省政府關于支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探索建立清潔生產產業統計分類標準和統計體系,按各部門職責,定期做好清潔生產相關數據的采集、評估分析和發布。

        牽頭單位:省統計局、省環保廳

        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

        強化環保執法監督、節能監察、節能節水考核、清潔生產審核和生產者責任延伸。

        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省水利廳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隱私與安全  |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聯系方式:(0931)8649676 (0931)8786263   郵箱:gshbcyxh@126.com
      通訊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南路171號(蘭海商貿城院內)   
        隴ICP備18003209號-1 隴ICP備18003209號-2 公安備案號:62010202002920    郵編:730000   聯系電話:(0931)8649676 (0931)87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