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大片红水多多久久一级,妇女做爱视频网站,91亚洲国产系列精品第56页

||  歡迎訪問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甘肅環境保護網官方網站,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資訊 - 環保要聞
          生態環境部發布2018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發布時間:2019.05.30    新聞來源:官網   瀏覽次數:

                生態環境部在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詳情如下:

           

            

                 2018 年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把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作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圍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建言資政。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同時,組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增強執法的統一性、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兩手發力、點面結合、求真務實,穩扎穩打,有力有序,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

                 一是全面推進藍天保衛戰國務院印發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完善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實施重點區域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向地方政府新交辦涉氣環境問題2.3 萬個,2017 年交辦的3.89 萬個問題整改完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行業企業自2018 年10 月1 日起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約8.1 億千瓦,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的80%。非石化能源消費比重達14.3%,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由12 個增加到35 個,完成散煤治理480 萬戶以上。煤炭等大宗物資運輸加快向鐵路轉移,鐵路貨運量比2017 年上升9.1%。進一步擴大船舶排放控制區范圍,推進岸電建設與使用。出臺《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制定發布重型柴油車國六標準,全面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積極推進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在“2+26”城市、汾渭平原和雄安新區推廣“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模式。積極推進溫室氣體與污染物協同治理,做好從發電行業率先啟動全國碳市場的準備工作,開展各類低碳試點示范,推進適應氣候變化相關工作。

                 二是著力推進碧水保衛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執法檢查組,對海洋環境保護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中央財政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完成長江干線1361 座非法碼頭整治。印發《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辦法》(試行),組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發布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攻堅戰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提高船舶污染控制水平,發布《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GB 3552—2018)。36 個重點城市1062 個黑臭水體中,1009 個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達95%。支持300 個市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完成2.5 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榮獲2018 年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管,推進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和專項監測,開展“灣長制”試點。推進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1586 個水源地6251 個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9%。全國97.8% 的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完成比例達78%。

                  三是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出臺《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31 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6 個省份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污染耕地風險排查整治,一些地區耕地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和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建成全國土壤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持續推進6 大土壤污染防治綜合先行區建設和200 多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堅定不移推進禁止洋垃圾進口工作,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2263 萬噸,比2017 年下降46.5%。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存在問題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全部完成整改,涉氣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顯著提升。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行為,“清廢行動2018”掛牌督辦的1308 個突出問題中1304個完成整改,比例達99.7%。

                  四是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初步劃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寧夏等15個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山西等16 個省份基本形成劃定方案。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推動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問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至474 處。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工程。整體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綠化1.06 億畝。恢復退化濕地107 萬畝,56 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良好。推進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完成2010—2015 年全國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命名表彰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五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堅持依法依規監管,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意見》等文件。研究制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分兩批對河北等20 個省份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公開通報103 個典型案例,同步移交122 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推動解決7 萬多件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推動解決一大批長期難以解決的流域性、區域性突出環境問題。全國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8.6 萬件,罰款數額152.8 億元,比2017 年上升32%,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前2014 年的4.8 倍。各地偵破環境犯罪刑事案件8000 余起。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社會組織和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800 多件。持續組織開展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

                 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印發《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15 項重點舉措。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發布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全年壓減粗鋼350 萬噸以上,退出煤炭落后產能2.7 億噸,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加快環評審批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等七部法律的決定》,修改環境影響評價法,取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定”行政許可事項;修改噪聲污染防治法,取消噪聲環保設施驗收行政許可。制定《關于修改<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部分內容的決定》,簡化35 類項目的環評文件類別。完善綠色通道,重大基礎設施類項目審批時間原則上壓縮至法定時限一半以內,全國完成22.1 萬個項目環評審批,總投資約26.8 萬億元。編制長江經濟帶11 省份及青海省“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有序推進,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7 年下降3.1%。

                七是落實生態環境改革措施。完成生態環境部組建工作,整合7 部門相關職責,貫通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推動設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管理局和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管機構,健全區域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等十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執法機構的法律地位。印發《關于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整合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執法職責和隊伍,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推開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出臺《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累計完成24 個行業3.9 萬多家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提前一年完成36 個重點城市建成區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核發。全面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完成1881 個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站新建和改造工作?諝赓|量排名范圍擴至169 個城市,定期發布空氣質量及改善幅度相對較好和較差城市名單。印發《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查處通報山西臨汾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造假案和多起噴淋人為干擾案例。

                 八是防范化解環境風險。規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部署開展垃圾焚燒發電、PX 項目自查,依法推進項目建設。推進全國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設,長江經濟帶11 省份開展沿江涉危涉重企業應急預案修編及備案。全國“12369”環保舉報平臺受理群眾舉報71 萬余件,基本按期辦結。全國處置突發環境事件286 起,其中生態環境部直接調度處置突發環境事件50 起。扎實開展核安全法實施年活動,高效運轉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依法嚴格核設施安全監管,45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運行記錄良好,11 臺在建核電機組質量受控,19 座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安全運行。

                 九是全面提高支撐保障能力。中央財政安排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攻堅戰相關資金2555 億元。高分五號衛星成功發射。加強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實現生態環境部系統在用生態環境信息系統接入生態環境云平臺運行。扎實推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清查建庫、入戶調查工作進展順利。抽測工業源廢水排污單位11510 家,污水處理廠4343 家,工業源廢氣排污單位10173 家,F行有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達1970 項。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卡托維茲大會取得成功,達成一攬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扎實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工作。啟動“中法環境年”,推進中非環境合作中心建設。成功舉辦國合會2018 年年會。大力開展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啟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六五環境日慶祝活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制訂《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鼓勵和規范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全國首批124 家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5218 次。2018 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達到“十三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  隱私與安全  |  聯系我們
          主辦單位:甘肅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聯系方式:(0931)8649676 (0931)8786263   郵箱:gshbcyxh@126.com
          通訊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甘南路171號(蘭海商貿城院內)   
            隴ICP備18003209號-1 隴ICP備18003209號-2 公安備案號:62010202002920    郵編:730000   聯系電話:(0931)8649676 (0931)8786263